我读了凯利·麦格尼格尔
的《自控力》,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认知。过去我一直相信“压力就是动力”,就像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总觉得必须时刻看到危机,盯着不好的结果,才能逼迫自己保持清醒。
但书中的观点完全颠覆了这种想法。作者指出,高压环境反而会让“本能脑”占据前额叶皮层
,也就是理性大脑的“CPU 资源”,让人变笨、变得难以自控。看到这一点,我先是豁然开朗;接着是被误导、被“PUA”的愤怒,最后是被传统文化欺骗的憎恨。
过去我对“苦难成才”的叙事深信不疑,就像孟子举出的例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我以为人只有在苦难中,才能锤炼出真正的本事。但现在才明白,这完全是错误的逻辑。孟子忽视了统计学的规律——把极少数幸运的特例当成普遍的论据。
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使我长期不敢对任何事物保持乐观,总是过度放大负面可能,用恐吓维持所谓的清醒。结果就是陷入严重的情绪内耗,在焦虑和紧绷中,把青春缩减成只有分数的轨道,错过了本该属于我的快乐。
事实是,困境并不会塑造理性,反而会抑制大脑的发育。像牛顿、韩信这样天资聪颖的人,从小就不愿被农活消耗,并不是因为“吃了苦”而变强。书中提到的棉花糖实验
更清楚说明了,自律确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良好的物质条件缓解了生存焦虑,带来安全感,才更容易培养稳定的自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它不是自然规律,而是儒家为了让世人忍受苦难、实现克己复礼而炮制出来的精神枷锁。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门户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