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2005,起航新征程
2005 年,在时代的浪潮中,百洋医药(301015)正式成立,犹如一颗新星在医药领域崭露头角。从创立之初,百洋医药就明确了自身独特的定位 —— 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立志在医药健康产品的商业化道路上开拓创新 。
公司业务领域广泛,涵盖了全球优质医药健康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在品牌运营方面,百洋医药犹如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精心挑选具有潜力的医药品牌,然后通过全方位的消费者教育、产品学术推广、营销策划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为这些品牌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助力它们在市场中茁壮成长。在批发配送环节,百洋医药构建了高效的物流网络,确保药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各个销售终端,保障市场的供应。而零售业务则直接面向消费者,为人们提供便捷的购药渠道,拉近了医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成长:品牌运营崭露头角
(一)早期经典品牌运营
在成立初期,百洋医药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品牌运营能力,迪巧和泌特两个品牌的成功运营便是其早期的经典之作 。2005 年,百洋医药与美国安士合作销售 “迪巧” 产品,当时的迪巧在市场上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品牌,产品销售收入不足 1 亿元。面对竞争激烈的钙剂市场,百洋医药深入调研,精准定位母婴群体,将迪巧打造成专业的母婴补钙产品。在推广过程中,百洋医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精准投放广告,触达目标客户群体;线下积极拓展消费者教育场景,在医院、母婴店等场所开展讲座、义诊等活动,向消费者普及补钙知识,提高迪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迪巧在 2021 年销售收入达到 13.78 亿元,在进口补钙类产品中排名前列,成为了十亿元级大品种。
同年,百洋医药开始运营 “泌特” 系列产品,该产品由扬州一洋生产。在消化不良药物市场中,百洋医药通过不断的市场教育,让消费者认识到 “化学性消化不良” 这一细分领域,使 “泌特” 逐渐主导了该领域。2021 年,“泌特” 实现收入 3.10 亿元,从无到有,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这两个品牌的成功运营,不仅为百洋医药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品牌运营经验,让百洋医药在零售渠道品牌运营领域崭露头角。
(二)业务拓展与合作深化
随着在品牌运营领域积累的经验和声誉不断提升,百洋医药开启了业务拓展与合作深化的新篇章。从 2015 年起,公司不再满足于运营少数几个品牌,而是积极与更多的知名药企展开合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品牌矩阵。 百洋医药的合作对象涵盖了武田制药、安斯泰来、罗氏、阿斯利康等全球知名药企。与这些药企的合作,不仅为百洋医药带来了更多优质的产品,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合作过程中,百洋医药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运营能力,为每一个合作品牌量身定制推广方案,帮助这些品牌在市场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例如,在与阿斯利康的合作中,百洋医药获得了其降糖药安立泽(沙格列汀片)的商业化运营权。百洋医药凭借专业的品牌运营和数字化营销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安立泽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满足了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在与安斯泰来的合作中,百洋医药负责运营其多个产品,包括 “哈乐”“卫喜康”“贝坦利” 等。百洋医药通过深入了解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了精准的营销策略,使得这些产品的销售成绩斐然,运营结果超出预期,也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合作。除了与跨国药企合作,百洋医药还积极与国内创新药企业合作,如上海谊众。双方就肿瘤创新药物 “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紫晟 ® 的商业化开展合作,百洋医药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能力,帮助紫晟 ® 快速打开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突破:上市后的蜕变之路
(一)登陆资本市场
2021 年 6 月 30 日,是百洋医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百洋医药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301015。此次上市,百洋医药公开发行股票 5260 万股,发行价为 7.64 元 / 股 ,截至发稿,股价大涨超 400%,市值突破 200 亿元。上市首日,百洋医药报 56.16 元,涨幅 635.08%,成交额 12.35 亿元,振幅 275.65%,换手率 71.26%,总市值 294.90 亿元。 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市场对百洋医药的高度认可,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上市对于百洋医药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为公司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使得百洋医药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资金支持,为业务拓展、研发投入、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上市也提升了百洋医药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使其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时更具优势,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二)业务结构优化
成功上市后的百洋医药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顺应市场变化,对业务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公司逐渐收缩批发配送业务,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聚焦于品牌运营这一核心业务。
在过去,批发配送业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撑起了百洋医药的收入规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政策的变化,其利润空间逐渐受到挤压。而品牌运营业务则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百洋医药果断做出决策,压缩批发配送业务规模,例如在 2022 年 8 月出售了子公司北京万维。
2023 年,公司批发配送业务实现收入 27.7 亿元,同比下降 19.2%,而品牌运营业务实现收入 44 亿元,同比增长 18.9%。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4.2 亿元。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 43.2%,毛利额实现 19 亿元,毛利额占比达 83.8%。到了 2024 年上半年,批发配送业务实现营收 11.07 亿,同比下降 21.0%,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 22.84 亿,同比增长 11.9% 。通过这一系列调整,百洋医药的业务结构得到了优化,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协同发展
除了优化业务结构,百洋医药还积极探索创新协同发展模式,与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的创新发展。百洋医药集团凭借其在行业内多年的积累和资源优势,与国家级科研院校开展股权合作,旗下产业基金投资早期的 Biotech 项目,前瞻性地入局国内前沿 First in Class 创新药械开发,并锁定其商业化权益。
待合作产品获批上市后,百洋医药作为商业化平台,充分发挥其专业的品牌运营和市场推广能力,将这些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化价值。例如,百洋医药推动了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迈迪斯医疗的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以及五维康的家用心电仪等创新产品进入商业化应用。同时,公司还锁定了瑞迪奥的核医学肿瘤显像诊断 1 类创新药 99mTc-3PRGD2 及 SPECT 影像设备产品和莱博瑞辰的首款 PDC 多肽偶联药物等多项创新药物的商业化权益。 这种创新协同发展模式,不仅为百洋医药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提升了公司在创新药械领域的竞争力,使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篇:当下的多元布局与未来蓝图
(一)核心业务稳健增长
如今的百洋医药,核心业务品牌运营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2024 年前三季度,核心业务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1.33 亿元,同比增长 15.48%,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4.82 亿元 。品牌运营业务毛利额为 20.17 亿元,毛利额同比增加 3.26 亿元,同比增长 19.26%,毛利额占比达 91.93%,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旗舰品牌迪巧持续表现亮眼,2024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0.55 亿元,同比增长 20.32%,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收入 11.07 亿元,同比增长 21.13% 。迪巧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持续的产品创新,从母婴钙出发,不断推出液体钙等新品规,积极拓展线上渠道,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人工泪液海露、医用级营养品纽特舒玛等产品也表现出色,分别实现营收增长。海露通过强调其为全球唯一不含防腐剂的人工眼泪,突出安全性差异化优势,2024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3.27 亿元,同比增长 24.22% 。纽特舒玛作为源自美国 UCLA 的严肃营养品牌,凭借优质的产品和精准的市场定位,2024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0.58 亿元,同比增长 37.11%,还荣获了 “进口纯乳清蛋白粉中国销售额第一” 认证 。这些核心产品的优异表现,不仅为百洋医药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也巩固了其在品牌运营领域的市场地位。
(二)产业并购与产业链延伸
2024 年,百洋医药在产业并购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完成了对百洋制药 60.199% 的股权收购,交易金额 8.8 亿元人民币 。百洋制药是一家专注于中药现代化和缓控释制剂研发生产的医药制造企业,其核心产品扶正化瘀片(胶囊)是国家医保和基药品种,也是唯一获得 FDA 批准在美国完成 II 期临床实验的肝病领域中成药,在抗肝纤维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年销售额近 5 亿元。在乙肝 “双抗” 疗法的策略推动下,扶正化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 15% 。此外,百洋制药在缓控释制剂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样具有壁垒,其一天一次的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奈达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渗透泵控释剂型二甲双胍,并于 2023 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此次收购对百洋医药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结构,获得了扶正化瘀、硝苯地平控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多个处方药品种,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影响力;还显著延伸了其产业链布局,从医药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实现了产品制造与商业化的双轮驱动。百洋制药将依托百洋医药专业的商业化能力和完善的营销网络,进一步提升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产品商业化价值的最大化释放。
(三)前沿领域布局
在保持核心业务稳健发展和推进产业并购的同时,百洋医药积极布局前沿领域,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推广等领域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百洋医药已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核医学 SPECT/CT、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例如,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百洋健康产业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与 ZAP Surgical Systems, Inc. 及珠海横琴睿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签署制造服务协议,累计投资 7000 万美元,其中包括 1500 万美元可转换票据和 3500 万美元优先股认购,布局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ZAP-X® 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专门针对颅内和颈部实体恶性肿瘤、病变的放射治疗系统,可有效降低放射线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百洋医药还推动了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迈迪斯医疗的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以及五维康的家用心电仪等创新产品进入商业化应用 。这些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布局和商业化,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创新药推广方面,百洋医药锁定了瑞迪奥的核医学肿瘤显像诊断 1 类创新药 99mTc-3PRGD2 及 SPECT 影像设备产品和莱博瑞辰的首款 PDC 多肽偶联药物等多项创新药物的商业化权益 。其中,99mTc-3PRGD2 是我国核医学领域首个自主研发的 1 类创新药,已被 CDE 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这些创新药的布局,为百洋医药在创新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望在未来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 百洋医药在前沿领域的布局,是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布局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推广领域,百洋医药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对高端医疗产品和创新药的需求,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结语:持续进化,未来可期
回首百洋医药的发展历程,从 2005 年成立时的蹒跚学步,到如今在医药行业的稳步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通过不断的品牌运营创新、业务结构优化以及产业布局拓展,百洋医药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百洋医药有望凭借其在品牌运营、产业并购和前沿领域布局的优势,持续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在医药健康产业的浪潮中继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股票配资门户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