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人寿“分红险”:一场“本金”迷雾下的信任危机
“有病保病,没病存钱,到期还本金”,这句听起来稳赚不赔的“金句”,让山东章丘的俎先生一头扎进了泰康人寿“分红险”的坑里。
十年光阴,九万血汗钱,换来的不是当初承诺的“本金”,而是缩水近三分之一的退保金额。
这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是业务员的个人忽悠,还是保险公司心照不宣的套路?
这事儿,细思极恐。
亲属变身业务员,信任瞬间被击得粉碎。
想当初,一句“我是为你好”,让俎先生连合同都没细看,就稀里糊涂地签了字。
这场景,像不像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围着你,热情地推销着各种“保健神药”?
只不过,这次“神药”变成了“分红险”,亲情也成了业绩的垫脚石。
更让人无语的是,当俎先生拿着保单去理论时,保险公司一句“业务员个人行为”,就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这态度,简直比渣男还渣。
当初甜言蜜语哄你入坑的是他,现在翻脸不认人的也是他。
难道保险公司就没责任管管这些“跑火车”的业务员?
一句“个人行为”就能掩盖所有的猫腻?
“分红险”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场“预期游戏”。
业务员画个大饼,告诉你未来收益有多么可观,但背后的风险却只字不提。
等到你发现被坑了,想退保?
没门!
只能按照“现金价值”退,而这“现金价值”,往往比你交的保费少得可怜。
这就像你花高价买了个盲盒,结果打开一看,全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想退货?
对不起,概不退换!
其实,类似“分红险”的投诉,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泰康人寿“分红险”的投诉比比皆是,什么虚假宣传、难退“本金”等等,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
可为什么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往坑里跳?
说到底,还是信息不对称惹的祸。
普通老百姓,哪懂那些复杂的保险条款?
只能听信业务员的一面之词。
保险公司不能只顾着卖产品,更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不能放任业务员胡说八道,更不能在出事后甩锅。
要加强对业务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销售行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而不是稀里糊涂被坑。
监管部门也该出手管管了。
不能让保险公司钻空子,更不能让老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要加大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误导销售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说到底,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而不是投机。
如果把保险当成发财的工具,那注定要失望。
老百姓买保险,图的是一份安心,而不是一场闹心。
希望保险公司能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别再让“分红险”变成“分红陷阱”!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买保险,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看条款,多问专业人士,别被那些花言巧语给忽悠了。
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股票配资门户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