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白宫内阁会议上,记者追问特朗普:“您是否批准了暂停对乌军援? ”
特朗普耸肩反问:“我不知道,你(如果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 ”
这一幕荒诞剧的起点,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一周前签署的秘密命令,未经总统授权、未通知国务院、甚至未告知白宫幕僚,他单方面暂停了向乌克兰运送关键武器。
讽刺的是,特朗普本人竟是从媒体报道中得知此事,而他亲自任命的防长,正让白宫陷入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
五角大楼的“突袭式决策”:防长为何敢绕过总统?
7月1日,赫格塞思签署暂停军援令时,白宫、国务院、国会甚至总统国家安全顾问鲁比奥均被蒙在鼓里。乌克兰特使基思·凯洛格在CNN记者来电询问时,才首次听说此事。
这已是赫格塞思年内第二次“单飞”:今年2月,他同样试图叫停部分弹药运输,但被特朗普紧急叫停。此次暂停的武器清单直击乌克兰命脉,“爱国者”防空导弹、海马斯火箭弹、反坦克导弹及大口径炮弹。
五角大楼的解释是“审查武器库存”,内部文件显示,副防长科尔比是实际推手。 这位“亚洲优先”鹰派人物长期鼓吹“欧洲应多分担”,甚至公开宣称:“美国不需要欧洲优先,中国才是头号威胁! ”
白宫48小时“救火行动”:从否认到紧急重启
7月1日晚,白宫幕僚看到新闻时一片哗然。一名高级官员描述:“总统当时在晚餐会上接待以色列总理,刀叉差点掉在地上。 ”
特朗普的反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私下震怒。他痛批国防部“未与白宫协调”,令自己陷入被动;
第二步:紧急补救。 7月7日,他通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防御性武器将恢复供应”,8日内阁会议上正式签署放行令;
第三步:公开切割。 面对镜头,他甩出那句“我不知道”,让五角大楼独自面对舆论风暴。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被迫化身“救火队长”,一边宣称“总统对防长充满信心”,一边催促国防部向国会解释。知情人士透露,白宫内部将此言视为“外交辞令”,有幕僚直言赫格塞思“把总统架在火上烤”。
乌克兰前线的生死48小时:导弹停在波兰边境
当华盛顿吵作一团时,基辅正经历煎熬时刻。 一批“爱国者”导弹已运抵波兰边境,却被临时扣押。 乌国防部匿名官员称:“若再拖48小时,东部防线可能崩溃。 ”
7月4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通话讨论“加强防空”,德总理默茨也紧急提议“德国出资采购美制武器补缺口”。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暂停令生效后,盟友的承诺赶不上五角大楼的急刹车。
俄罗斯则趁机发动心理战。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欢呼:“减少武器流入是和平的开始! ”而前线俄军在同一时间发动五轮空袭,目标直指乌军弹药库和防空阵地。
国会愤怒质询:谁为“先斩后奏”埋单?
最戏剧性的反击来自国会。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痛批五角大楼“破坏程序”:按规定,暂停军援需提前向国会证明库存短缺,国防部至今未提交任何数据。
一名共和党议员助理嘲讽:“如果真缺弹药,他们该递采购计划,而不是偷偷关阀门! ” 让议员恼火的是,国防部试图用“美国优先”搪塞,却拿不出欧洲盟友未足额分摊的证据。
白宫与五角大楼的裂痕:防长会是下一个替罪羊吗?
这场风波撕开了特朗普政府的权力暗疮:
防长赫格塞思被指“缺乏政治嗅觉”。 身边无幕僚长协调,决策全凭副手科尔比等“疑欧派”灌输;
特朗普的算计浮出水面。 他支持“审查库存”管控军援流量,但反对断供,正如他火速恢复防空导弹所证明的;
军工产能不足成最大黑洞。 副防长范伯格担忧美军工生产速度追不上消耗,但解决方案竟是克扣乌克兰而非扩大产能。
此刻,赫格塞思仍坐在防长位置上,只因特朗普需要他扮演“强硬人设”。一名白宫顾问警告:“若再来一次‘单飞’,他必成弃子。 ”
这场闹剧的核心悬念已不再是“谁暂停了军援”
而是,当总统的指令被下属随意解读,当盟友的安危沦为官僚内斗的筹码,美国的安全承诺还剩几分可信?#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股票配资门户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